近期,外国语学院各团支部召开团日活动,学习疫情防控“十要”和“十不要”准则,辅导员更就疫情防控常态下,如何呵护心理健康展开讨论。
低年级新同学篇
学校开学复课后,有些同学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对此,外国语学院大一和大二辅导员老师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张薇薇老师说,对于不能适应返校学习生活的情况,建议多给自己一些时间来调整,对于新情况、新环境的适应需要一段时间,同学们应该有这个心理准备。王洪剑老师说,学校和学院随后会不断宣传最新疫情发展情况和与之应对的防控措施,以减少家长和学生的担忧。
高年级毕业生篇
对于因升学或就业而焦虑的学生,外国语学院高年级辅导员建议应该积极行动寻找和创造机会。张倩老师说,求职过程中如果遭受了挫折,或者计划就业的岗位不理想,可能会有挫败感、无助感,甚至会自我否定、放弃努力。对于这种情况,最重要的减压措施还是要积极行动去解决客观压力。同时,最有效的心理支持是多于家长沟通,学校、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互相支持。
常态化适应能力篇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普通人应该怎么进行心理调适。董若涵老师给出了建议,首先是要调整心态,要真正做到接受疫情防控常态化,并且真正改变一些必要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例如,科学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减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室内多通风、勤洗手、使用公筷等等。这既是疫情防控需要大家做出的行为改变,从长期来讲,也是提高每个人的健康素养需要做出的行为改变。王俊垒老师建议大家持续关注疫情防控新政策,避免产生麻痹或者松懈思想。与此同时,如果身边出现了特殊情况,王俊垒认为,不要过度恐慌,过度恐慌会对免疫力产生影响,而且可能带来非理性行为。刘贝贝老师认为,经过前一个阶段的疫情防控,我们已经积累了相关的经验,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大家要有理性的认识,按照国家、地方和学校的防控举措的要求,积极配合,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况,科学地应对。